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号召,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育人理念,437ccm必赢国际充分发挥环境学科优势,组织师生赴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支农实践。近日,一支由437437必赢国际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内江市开展专项科研实践。此次科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内江地区稻田生态系统的现状与特点,特别关注了其中具有创新性的生物炭改良实验田块,以及为优化水肥管理、减少面源污染而特殊设计的排水口与渗透系统。这些工程技术措施对于提升农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探索稻田退水中氮磷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路径,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9月1日,在何杨老师的带领下,由本科生毛奕辉、何金敏、向想、彭瑶、贾牧衡等成员组成的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富溪镇蔡家湾以实地考察、设施调研、科学采样的形式开展了农田稻田水调研活动,完成了了解内江稻田分布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考察生物炭实验田及渗滤系统建设、对稻田水和土壤进行平行采样的实践任务。

调研团队抵达福溪镇蔡家湾后,在何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深入了解内江稻田分布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以及当前农田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据何杨老师介绍,东兴区作为内江重要的农业产区,稻田种植面积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正稳定推进,但农田退水中氮、磷超标等污染问题仍是制约当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瓶颈。

随后,实践队成员重点考察了由何杨老师指导团队搭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特殊渗滤装置,仔细观察了水流过滤机制,深入了解了该装置对农田退水的净化机制。

考察结束后,团队成员开展水分田区平行采样及土壤采样工作。在何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成员严格遵循规范操作,使用专业仪器采集样品,并详细标注采样时间、地点等信息。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见证了437ccm必赢国际学子将专业知识与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在何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考察和科学采样,获得了珍贵的一手样本数据。目前,这些样本已安全送达学校实验室,接下来,研究团队将利用专业设备对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COD)等重要指标进行精准测定与分析。这些数据不仅为评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更将为高标准农田的科学管理、土壤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将专业知识与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437ccm必赢国际学子深入内江乡村一线,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实地调研与科学采样,将理论知识与田间地头相结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知农爱农的责任担当。团队获取的宝贵样本数据,为后续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更彰显了学校培养知行合一人才的育人成效。实践团队将继续以科技赋能农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交大智慧和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