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感悟百年党史辉煌,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并探寻红色革命精神与交大科学家精神的血脉联系,近日,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成都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沉浸式红色文化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庄重祭扫、深度研学、沉浸体验与互动宣讲,青年学子追寻先辈足迹,倾听历史回响,汲取磅礴精神伟力,立志赓续红色血脉与科学报国传统。
庄严启程:陵园祭扫铭刻忠魂。7月12日上午,实践之旅始于庄严肃穆的成都市烈士陵园。

苍松翠柏掩映下,巍峨的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西南交大的学子们神情凝重,列队肃立,向长眠于此的革命英烈敬献鲜花,垂首默哀。这无声的追思,是对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慷慨赴死的崇高精神的深切缅怀,也拉开了青年一代感悟信仰力量、叩问初心使命的实践序幕。
深度研学:公园瞻仰对话精神。带着陵园祭奠的肃穆与感动,团队于7月12日下午来到承载城市记忆的人民公园。

在巍峨的保路运动纪念碑前,成员们凝视碑文,回溯百年前川人捍卫路权、反抗压迫的壮阔史诗,感悟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毅担当。此站的核心,是团队围绕“红色革命精神与交大科学家精神”展开的深度采访与讨论。


在巍峨的保路运动纪念碑前,成员们凝视碑文,回溯百年前川人捍卫路权、反抗压迫的壮阔史诗,感悟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毅担当。此站的核心,是团队围绕“红色革命精神与交大科学家精神”展开的深度采访与讨论。
学子们采访游客、讲解员及随队教师,聚焦詹天佑先生突破技术封锁、自力修建京张铁路展现的“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爱国奋斗”,以及茅以升校长主持设计钱塘江大桥、抗战时忍痛炸桥阻敌、战后克服万难复桥所诠释的“赤子之心、科学报国、使命担当”。同学们深入探讨这些精神与保路运动中彰显的家国大义、抗争到底的勇气,以及随后在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所感怀的川军将士“失地不复,决不回川”的忠诚报国、视死如归气概之间的深刻共鸣。大家深刻领悟到:无论是革命先烈血染沙场,还是交大先贤科技救国,其精神内核都闪耀着深沉炽热的爱国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作为西南交大学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先贤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在此刻更加熠熠生辉。
延续追思:十二桥畔缅怀英烈。怀着从人民公园汲取的精神力量与思考,团队继续前往十二桥烈士墓。

这里安息着在黎明前夜英勇就义的革命志士。成员们再次列队,敬献鲜花,肃立默哀。在先烈的长眠之地,在肃穆的氛围中,青年们的心灵受到又一次涤荡。这份延续的祭奠,不仅表达了对英魂的无限敬仰,更强化了新时代交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担科技强国使命的坚定信念。

沉浸体验:邛崃重走感悟长征。在7月13日,实践的高潮在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展开。


纪念馆内,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将成员们带回工农红军在此浴血奋战、播撒革命火种的峥嵘岁月。大家深刻理解了红军在邛崃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深厚的军民情谊。最震撼的环节是踏上“长征小道”进行沉浸式体验。
青年们踏着先辈足迹,在模拟行军路线上跋涉。蜿蜒的山路、途中的长征知识问答,让成员们亲身体验到长征的艰难卓绝——缺衣少食、围追堵截、恶劣环境……每一步都让“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独立自主、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依靠人民”的伟大长征精神变得无比鲜活。汗水与疲惫中,同学们感慨:“只有亲历,才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分量!” 这种在绝境中淬炼的坚韧与智慧,也让他们联想到人民公园讨论的交大先贤——詹天佑在技术空白中的开拓、茅以升在战火纷飞中的抉择,与红军将士一样,都彰显了爱国、奋斗、奉献、创新的永恒力量。
主动传播: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实践的尾声亦是传播的开始。团队在人民公园等场所,组织红色知识问答与“红色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故事分享。

西南交大学子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特别是对红色革命精神与詹天佑、茅以升等交大科学家精神共通性的深刻体悟,转化为生动的语言。他们讲述保路风潮、川军悲歌、长征壮举,也分享詹天佑“各出所学、各尽所知”的报国志、茅以升“不复桥不丈夫”的钢铁誓言与炸桥复桥的家国抉择,向市民游客阐释两种伟大精神在爱国内核、奋斗品质、奉献情怀与创新追求上的高度统一。互动问答与故事分享,让红色基因与科学报国的理想在公众心田播撒。
